评论观点
Comment
艺术的流亡者
十年巴黎的生活,如同所有的出国的学子一样,我对于艺术大师们的态度,从崇拜、摹仿、学习,到真正体悟到艺术只是作为生活的一种方式,去体会感受与表现...
2019-08-12
写在中国本原文化研究所成立之前
高速发展的全球化进程,在文化和艺术的意义上,凸现的并非是一体化的“共识”,而更多的却是区域的“差异”与文化的“多元”化形态。
2019-08-13
贺丹绘画艺术的一次偶然邂逅
2018年12月,我在西安逗留期间,受邀来到了画家、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贺丹的画室,我在那里很好地了解了他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。
2019-03-06
贺丹的人群
贺丹的油画素材,画的是人群,是人群体现的社会习性。从早期的风俗画到后来的寓意画,这一素材持续不变;即便改画蚁群和蜂群,也是人群的变体。
2019-08-13
技术运用和观念表述——关于贺丹油画创作
贺丹作品的主要兴趣在画众多的人,这是些出现在某种场景中的众生像。对贺丹而言,画画的最佳视角是杨峰先生点出的“四十五度俯视”。
2021-03-05
评论贺丹/马可·斯科蒂尼(Marco Scotini)
文:马可·斯科蒂尼(Marco Scotini)翻译:印帅画作不记得具体是2017年10月的哪一天,当我第一次短暂达到西安,也或是2018年2月,在西安逗留多日之时。一天晚餐后,贺丹邀请我们三五友人去他的工作室,饮茶一叙。席间我们谈到了中国当代艺术体系,陕西的风土人情以及记忆档案的形式。在工作室各式收藏之中,有两样物品吸引了我的注意,其中一样是在书架前的工作台之上,星丛一般的模型飞机:一战期间的双翼飞机,歼击轰炸机,一...
2019-08-06
从“一群人”的世俗欢愉,到“一堆人”的灵魂罹难——贺丹艺术读解
贺丹喜欢画人。第一次粗粗浏览贺丹的作品,首得印象,贺丹画了两类人,“一群人”和“一堆人”。不是玩弄文字游戏,因为只要依着贺丹的艺术行旅一路梳理下来,两者的不同一目了然。
2021-03-05
评论贺丹/靳之林
众多人物大场面的表现一直是贺丹的创作主题。农贸集市的喧闹、大漠黄沙的尘烟、雪夜土塬的静谧、欢庆锣鼓的激情澎湃,一如黄河般延绵不绝,组成了贺丹式的《黄河大合唱》...
2021-03-05
我们游荡的日子远没有结束——关于贺丹的绘画艺术
作为艺术家个人所表现的经验性存在,更多的时候常常体现出某种精神的还原,折射着艺术家的价值观和情感取向。
2021-03-05
超然局外并深陷其中——贺丹画卷中的张力
贺丹延续至今的油画图卷,也是从那个年份开始浮出水面,例如1992年的《驴市》。有趣的是,从他那些画卷中来看,他的目光所聚,是中国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众生。
2021-03-05
评论贺丹/雅克·班巴诺(Jacques Pimpaneau)
旅居巴黎那些年,贺丹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视野,也为让其他中国艺术家享有他的经历付出了很多努力。
2021-03-05
四十五度俯视的意义——贺丹作品识辨
贺丹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形成了稳定的图像模式,那些具有广阔视角的作品,就像是文化人类学方面的图表那般冷静,在他的作品中成为一种独特的式样循环复现。
2021-03-05
贺丹的造境与写境
贺丹的画,写境的习作和造境的创作,用的办法都是写实。用王国维的话说,就是用写境来造境,用写实画理想。
2021-03-05
贺丹:现实的场景
有时候,在欣赏作品中呈现的这些千万人时,艺术家贺丹似乎想要我们同时伴随着一种对数量,质量,空间,时间,身份和命运的思考。
2021-03-05
王彬羽|“贺丹”展览之后
王彬羽|“贺丹”展览之后
2021-04-03